要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今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会上指出:这场疫情再次昭示我们,人类荣辱与共、命运相连。
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5项举措。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长期以来,我国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展示了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好评。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79岁的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老农罗布,站在田埂上,望着即将成熟丰收的青稞地,欢喜之至。
监测记录野生动物数量、救护受伤野生动物是他们的工作。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丰收的故事初秋时节,西藏各地陆续迎来延续千年、转田祈福丰收的传统节日望果节。为了守边,桑杰曲巴自1960年玉麦乡成立起便担任乡长,一干就是29年。国家也一直高度重视西藏生态保护,70年来,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建设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正是有了无数默默的奉献者、舍身忘我的奋斗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者,短短70年,西藏实现了跨越上千年的历史性进步。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绿色的故事琼努骑着摩托车,驰骋在广袤的羌塘草原上。那一天,境域面积3644平方公里的边陲玉麦,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西藏大学教授次旦扎西说,唐蕃会盟碑是西藏重要的古文献之一,碑文反映了汉藏欢好之念永未沁绝,见证了民族团结的悠久历史。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有9682名和熊海一样的干部支援西藏建设,为西藏发展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也强化巩固了民族团结。
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广袤高原,走进西藏,听听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看看这片土地70年的沧桑巨变。70年来,西藏农牧民收入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每天,众多信徒将哈达虔诚地敬献在大昭寺供奉的唐文成公主进藏所携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前,很多游客入乡随俗,也手捧哈达,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洁白无瑕的哈达,犹如民族团结的纽带,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向未来。
在金色麦田里遥望布达拉宫(2009年8月21日摄)。琼努笑着说,保护家乡的生灵和生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当下,在西藏河谷地带成片的青稞地里,微风吹麦浪,一片金黄,如同农民心中荡起的幸福涟漪。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父亲告诉她们:这是中国最宝贵的东西。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奉献的故事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就没人了。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团结的故事历经风霜的大昭寺前,矗立着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唐蕃会盟碑。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1995年之前的几十年里,卓嘎、她的妹妹央宗及父亲桑杰曲巴,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居民。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西藏拉萨市达孜区秋色(2020年8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景色(5月15日摄)。
至今,卓嘎依然记得父亲翻箱倒柜找出平日里做衣服用的红黄布,精心裁剪,手缝国旗的场景。玉麦乡隶属西藏山南市隆子县,位于中印边境。
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加快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出台《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推动生态建设从注重保护向主动作为转变,至今已累计投入121亿余元。
这是奉献者的底色。他们,就是老西藏精神的缔造者、实践者、传承者。如今,阿里烈士陵园,孔繁森墓旁,一簇簇红柳坚韧挺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系统谋划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形成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了根本遵循。
父亲的这句话,卓嘎和央宗记了一辈子。西藏岗布冰川附近的岩羊(2017年1月19日摄)。
这精神,在赓续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力量。七秩时光,西藏巨变。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今天遇见了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数量很多。
熊海院长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默默坚守。对于西藏的发展建设、民生冷暖、生态保护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站在这里闻一闻青稞地的味道,真是香啊。
绿色,已是广袤高原的生动底色。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村民们身着盛装欢度望果节(7月9日摄)。
1994年11月29日,当孔繁森因公殉职时,身上仅有两件遗物8元6角钱和他去世前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1954年,当11万军民修通青藏、川藏公路时,近3000名修路人员,将自己的生命化作了进藏公路永恒的基石。
1988年,卓嘎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在乡长任上一干就是23年。高原精灵藏羚羊,从20世纪80年代一度濒危,数十年间种群数量由5万只左右增加至30万只左右。
本文由唐哉皇哉网发布,不代表唐哉皇哉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csoei.scrbblr.org/75727/034.html